第(3/3)页 周凌只能指挥大家,在有限的、勉强能遮雪的棚子里,点燃极其珍贵的、少量的柴火,分批进行烘烤,生怕一个不慎引起火灾,那就真是雪上加霜。 搭建保温草棚需要大量的木料和干草,材料严重不足。 有人提议拆掉几家已经空置的、或者暂时不用的牲口棚,立刻遭到了其家人拼死拼活的阻拦。 “拆了棚子,来年开春,唯一的牲口住哪里?拿什么拉犁耕地?那是要绝了以后的根啊!” 按照手册上的要求,精确配置堆料的比例,碳氮比、含水量…… 这些对于习惯了粗放式耕作的村民来说,简直如同天书。 有人觉得周凌的要求太过苛刻,是书呆子气,偷偷地省了工序,结果第一次尝试堆肥,温度死活都升不上去,白白浪费了宝贵的菌种和几天的时间…… 每一步,都伴随着巨大的困难、资源的匮乏、体力的透支和层出不穷的质疑与内部争吵。 周凌不再是那个只需要动动嘴皮子,提供技术方案的知青。 他必须身先士卒,亲自带着杨数五等少数几个还愿意相信他的年轻人,一遍遍地示范、讲解、亲手调整。 几天后的一个黄昏,在窝棚里,周凌亲手将最后一点珍贵的菌种,均匀地拌入终于调整到合适温度和湿度的培养料中,并用温度计确认了几个关键点的温度都稳定在了手册要求的区间之内。 做完这一切,他几乎是虚脱般地靠在了冰冷的土墙上,缓缓滑坐到地上,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汗水混合着污渍,从他额头上涔涔而下。 他挣扎着走出窝棚,外面,灰暗的天空下,雪依旧在不紧不慢地飘落,覆盖着这片死寂而饥饿的土地。 火种,已经被他用尽力气,深深地埋进了这片冰冷的土壤里。 但它最终能否顶开这覆盖一切的、坚硬的冻土和绝望的坚冰,顽强地生长出来? 没有人知道答案。 真正的、最残酷的考验,这关乎数百人生死的、漫长的等待与煎熬,现在,才刚刚开始。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