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正使赫然乃皇室宗亲,李氏宗族子弟,按辈分来说,是当今皇帝陛下的叔伯兄弟,在皇室之中,向有贤名。 李之问也挺倒霉,刚上任,手下没什么得用之人,只能亲自任副使。 又从长安国武监找了两个通译,年关还没到,天寒地冻之时,便于长安启程,踏上了漫长的旅途。 此事上自然有些波折,但皇帝陛下振振有词,皇室担天下之望,亿万生民奉养,怎能饱食终日,不思报效国家? 皇帝陛下的大道理说的很顺溜,显然已经深思熟虑过了,而且,晋国公赵石在此事上,也旗帜鲜明的站在了皇帝陛下一边儿。 于是,波折遂平,至于文臣们的种种担忧,被这两位君臣联手,给硬压了下来。 皇帝陛下还有意将宗族出使异邦定为常例,这一下,很多人也就琢磨出了其中的味道,一旦知道了圣意为何,从来也不缺少顺应皇帝陛下心意之人。 这事实际上并不算小,但在大秦成武七年就这么轻描淡写的办了下来,也只能说,大秦成武皇帝选择的时机太好,或者也可以说,这个时候大秦皇权渐渐的开始走向巅峰,臣下们也开始日趋习惯于皇帝陛下的乾纲独断了。 大秦成武七年,就在这些纷纷扰扰中,走到了尽头。 年关将至,大秦内外,终于迎来了一段稍微平静些的日子。 外间,没有战事,内里,政争也渐趋于缓和。 不过回头看去,和成武七年开始的时候相比,大秦朝堂上下,几乎已经是面貌一新了。 在这样急剧的变化之下,却还能保持统治架构的稳定,可以说,大秦君臣上下这些年的努力,并没有白费。 军事上的胜利,以及军政上的改革,齐头并进,让成武一朝初期,充满了活力。 。。。。。。。。。。。。。。。。。。。。。。。。。 临近年关。 长安城内内外外,都充满了节日的喜庆味道,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准备欢度新年。 虽说大秦成武七年,有些动荡。 但那多数无关于百姓民生,大秦都城长安,如今可以说是天下间有数的富庶繁华所在,而且,还处在快速的上升阶段。 南来北往的商旅,高颧深目的异邦之人,渐渐增多的人口,日益富庶的百姓,宽敞整洁的街市,一切的一切,都让长安显得更加的富有活力,也更加的自信开放。 国力的强盛,在大秦京师,彰显无疑。 长安晋国公府,如今乃是大秦一等一的豪门。 府门之前的热闹自不必提。 越是临近年关,送上年礼的人也越来越多。每天都能在晋国公府府门外。看到车水马龙的景象。 不过今年和去年又有不同。晋国公府的府门,再次难进了起来。 除了亲戚友好,其他人想要登堂入室,门儿都没有。 多数人的年礼也被退了回去,当然,这也不奇怪,光禄寺一案,还在收束首尾。不独是晋国公府,大秦长安中的其他府邸,也是差不多的情形。 往年间,各府宾客盈门的景象,今年也看不到了。 就像晋国公府这里,若是真办起酒宴,估计和皇宫夜宴也能比上一比了,但一直到了年关,也没听说晋国公府摆宴的消息。 到是皇宫之内,传出消息。今年在正月里,皇帝陛下要大宴群臣。 第(2/3)页